JMR老先生接受Revue du Son採訪翻譯
Revue du Son 255期
日期:2001/9月
Revue Du Son: Jean-Marie Reynaud 你的事業是如展開的?
JMR:
六零年代我剛出社會時是在Hitone擔任電子工程師。電晶體的出現,對這家公司帶來致命的傷害,於是在客戶的鼓勵下,我在1967年以自己的名字創立自家的公司。
很少人知道,Jean-Marie Reynaud一開始以設計電子器材為主,過去有三款真空管擴大機以這個品牌上市。
這三款管機以威廉遜電路架構打造而出,最大的一款前後級組輸出功率有2 x 70 W,搭載EL34建構的推挽式電路,並採用分離式變壓器,表現相當不錯。
我是屬於真空管世代的人。
Revue Du Son: 你也是屬於高效率(號角)喇叭世代的人?
JMR:
你知道我並不是全然反對號角喇叭,但我認為它不符合家用需求,因為它必須以高音量聆聽,指向性高,體積十分龐大。
這與大眾所需相違背。
另外,電晶體擴大機也在此時出現,可以應付像AR、 Leak、Goodmans的低效率喇叭。這些晶體機性能可親,外觀漂亮,技術規格誘人,讓大眾趨之若鶩,管機也在短短的幾十年消聲匿跡,只有像McIntosh、 Quad、Leak、Radford這些廠牌在這嚴峻的市場變化中倖存。
Revue Du Son: 你第一款喇叭為何?
JMR:
Pavane(孔雀舞曲)。它搭載一枚Cabasse 210mm的雙振盆同軸單體,朝上發聲,效率接近96 dB。
之後推出Gavotte(嘉禾舞曲),搭載Princeps 170mm 同軸單體,以大型磁鐵驅動,其負載(傳輸線)擁有多個彎道,不具備吸音物質,而且反射孔成百葉窗的形狀,透過滑動裝置可以將其或多或少地塞住,讓喇叭頻率響應可以適合不同的離牆距離。
Revue Du Son:這套系統並沒有獲得成功?
JMR:
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一直執著於這樣的設計,我們也不想破壞系統的和諧。
然而,技術依照聆聽樂趣、情感發展的時代已經離我們遠去。我們現在又開始關注那些測量數據不完美、可是是出自愛樂人之手的喇叭。最好的例子便是Loth Polaris這個喇叭,我曾經在你的專欄中看過關於這款喇叭的評論文章。
若是在多年前,這樣的喇叭不會受到批評。在我看來,這是新的心情,甚至是一種解放。透過打造帶有原創性、情感的產品,我們重新定義什麼是真正的創作者。我們甚至可以完成為自己演奏音樂的理念,因為我們在尋找什麼?
透過音響系統的詮釋,我們在尋找過去感受到的情感。
Revue Du Son:您認為近三十年喇叭有哪些技術上的突破?
JMR:
因為電腦器材的輔助,我們可以針對單體進行全方位的測量。
我們能運用這些方法將單體進行優化,這些都要大力歸功於Thiel與Small。
還有另一方面獲得極大進展的是連接各式物質的化學物質。黏膠在這幾年有極大的進展,另外機械加工的水準也比以前高,這方面也不容忽視。
Revue Du Son:那麼製造材料的物質呢?
JMR:
KEF是第一家運用bextrêne(譯注:一種polystyrene聚苯乙烯材質,許多BBC鑑聽喇叭的中低音單體振膜採用這個材質製成)。為什麼?原因很簡單:KEF握有許多這種物質,多到可以把它當作垃圾。這種物質的擴散性只有紙漿振盆的80%,音質沒有比較好,但是它可以加熱成型,生產更為經濟。
Kevlar(功夫龍)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。
這種材質質地非常柔軟,又將它泡在樹脂中將它軟化,因此我們聽到的不再是kevlar的聲音,反而是樹脂的聲音。有趣的是,kevlar測量出的頻率響應十分平直。
還有一種叫做氣凝膠(aérogel )的物質,我針對這個物質做了許多研究,在我看來這種物質是紙漿之外最好的替代選項。它的楊氏模量(module de Young,正向應力與正向應變的比值)非常高,分子結構也極為規律,線性表現與音色聽感也比紙漿振盆優異。
同樣的問題出現在高音單體上。從個人角度來說,我是浸膠編織物的擁護者,也偏好某些聚酰胺(polymiade,PA)物質,而非金屬。我對凸盆高音單體有點感冒,然而成本問題還是最重要的。
再來就是流行趨勢,舉例來說,單體各元件是否能對其中心,但製造凸盆單體的這項工作只需要用到基本的工具,而且每次都可以成功。然而,很多人忘記凸盆高音將能量從外傳到內,造成相位問題,因此我們須在單體前面加裝一些小零件解決這個問題。
相反地,若是一個振盆單體,能量則是由內往外傳播,而且會漸漸吸收,行程良好的阻尼效果以及更平值的頻率響應曲線。有人認為凸盆高音沒有指向性,這論點是站不住腳的。凸盆高音的指向性比其它單體強,6 Khz以上頻率擴散角度只有30度,更別說能量會在幾公尺外大量衰減。
Revue Du Son:在喇叭成型的過程中,測量與聆聽孰重孰輕?
JMR:
整體來說兩者一樣重要,但我會抱持多一點理性的觀點。沒有一點點技術上的確認,我是不會聆聽產品的。
我會先挑選特定的單體,接著進行一連串的測量。這些客觀標準可以「修正」我的主觀判斷。聆聽可以幫助我什麼選項該放棄,什麼選項該保留。電腦不該是唯一的裁判。
不要忘記,音樂的特性是稍縱即逝的,本質上是一種突波,也不要忘記這種特性對單體的要求,是實驗室測量數據沒辦法做到的。滑順的頻率響應曲線在用處上是相對的。但若可以充分解讀突波響應,它可以帶來更精準的點子。
Revue Du Son:舉例來說,Offrande是怎樣成形?
JMR:
Offrande的誕生若貼切地形容就像一場探險過程,它花了我三年的時間。
我想要讓它有極低的QTS,像Offrande的QTS就低到0.24。我也希望從他小巧的容積得到可觀的低音。為這樣需求發展一個低音單體並不容易,不過成品表現與投入的心血成正比。
它是唯一一款在離開實驗室時能讓我全盤滿意的喇叭,其測量數據也是第一次能夠與聽感相符的喇叭。我只要提出一項數據便能了解我的說法:它在40Hz下能夠承受20V。
這款喇叭的成功出乎意料:已經有3,500支賣出。這款喇叭至今已存在五年,但我必須說它依舊時時刻刻顛覆我的想法。
Revue Du Son:Référence這款喇叭現狀如何?
JMR:
這款喇叭價格高昂(1986年3萬7千法郎,約2018年9788歐元),也花了很長時間研發。在市場上獲得小小的成功,大約數百支Référence製造而出。
我得說製造Référence所費不貲,因為中、高音單體周圍的導音孔洞必須以雷射精準切割成形,但它是一款成功的喇叭,因為為了不要像全指向性喇叭容易在音箱後方形成幻影,它的指向性呈現心型。有些喇叭播放交響樂能帶給我最驚奇的感受,它是其中一對。
Revue Du Son:你有提到優異的出口成績。你認為有所謂的德國聽感、日本聽感、英國聽感?
JMR:
我會說有不同的文化。像美國人對高頻能量就特別敏感,東方的文化則偏重打擊樂。
聽感是透過各種短暫、快速、在頻譜上偏高音的事情形成的。所有事情能達成一個總和上的平衡,就會受人喜愛。
義大利人就很怕低音:他們總是認為低音太多。Trenté 低音就比Offrande少,在義大利銷售成績不錯。
東歐人天生喜歡詩歌,喜歡浪漫、對比鮮明的喇叭。
法國人則採中庸之道,對平衡特別重視。
Revue Du Son:你對新的數位格式有何看法?
JMR:
等到標準定義好時我們可以再討論這個問題。
想要品味這些數位格式的消費者依舊處在觀望的態度。現有的器材並沒有辦法播放每一種標準,而且價格高昂。
未來毫無疑問是多聲道的時代,但我們要有特別為多聲道錄製的錄音,多聲道才得以發展。事實上,大家必須知道44.1 kHz編碼的音檔是不可以用的。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使用1980年以前的錄音。
雖然這樣說,這些新科技就算一般的聽者感受不到聽感上的感動,其優點也是不可否認的:取樣率越高,我們所獲得的資訊越多,聲音也更為豐富,錄音中生硬的地方也會消失。
DVD Audio的重點不在兩聲道,我強調是兩聲道。這個載體若能跳出雙聲道的束縛,並能帶來真實的音場,它就可以持續發展。
Revue Du Son:用音樂的話題來結尾:你最近受哪些唱片所感動?
JMR:
我很喜歡Brendel彈奏的貝多芬鋼琴小品,我也喜愛義大利次女高音Cécilia Bartoli演唱、法國鋼琴家Jean-Yves Thibaudet伴奏的義大利音樂會。
Revue Du Son:謝謝JMR接受我們的採訪。
_
出處:http://haute-fidelite.chez-alice.fr/jmr/jmr_interviews_rds.html
翻譯 by Emmanuel Tung
日期:2001/9月
Revue Du Son: Jean-Marie Reynaud 你的事業是如展開的?
JMR:
六零年代我剛出社會時是在Hitone擔任電子工程師。電晶體的出現,對這家公司帶來致命的傷害,於是在客戶的鼓勵下,我在1967年以自己的名字創立自家的公司。
很少人知道,Jean-Marie Reynaud一開始以設計電子器材為主,過去有三款真空管擴大機以這個品牌上市。
這三款管機以威廉遜電路架構打造而出,最大的一款前後級組輸出功率有2 x 70 W,搭載EL34建構的推挽式電路,並採用分離式變壓器,表現相當不錯。
我是屬於真空管世代的人。
Revue Du Son: 你也是屬於高效率(號角)喇叭世代的人?
JMR:
你知道我並不是全然反對號角喇叭,但我認為它不符合家用需求,因為它必須以高音量聆聽,指向性高,體積十分龐大。
這與大眾所需相違背。
另外,電晶體擴大機也在此時出現,可以應付像AR、 Leak、Goodmans的低效率喇叭。這些晶體機性能可親,外觀漂亮,技術規格誘人,讓大眾趨之若鶩,管機也在短短的幾十年消聲匿跡,只有像McIntosh、 Quad、Leak、Radford這些廠牌在這嚴峻的市場變化中倖存。
Revue Du Son: 你第一款喇叭為何?
JMR:
Pavane(孔雀舞曲)。它搭載一枚Cabasse 210mm的雙振盆同軸單體,朝上發聲,效率接近96 dB。
之後推出Gavotte(嘉禾舞曲),搭載Princeps 170mm 同軸單體,以大型磁鐵驅動,其負載(傳輸線)擁有多個彎道,不具備吸音物質,而且反射孔成百葉窗的形狀,透過滑動裝置可以將其或多或少地塞住,讓喇叭頻率響應可以適合不同的離牆距離。
Revue Du Son:這套系統並沒有獲得成功?
JMR:
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一直執著於這樣的設計,我們也不想破壞系統的和諧。
然而,技術依照聆聽樂趣、情感發展的時代已經離我們遠去。我們現在又開始關注那些測量數據不完美、可是是出自愛樂人之手的喇叭。最好的例子便是Loth Polaris這個喇叭,我曾經在你的專欄中看過關於這款喇叭的評論文章。
若是在多年前,這樣的喇叭不會受到批評。在我看來,這是新的心情,甚至是一種解放。透過打造帶有原創性、情感的產品,我們重新定義什麼是真正的創作者。我們甚至可以完成為自己演奏音樂的理念,因為我們在尋找什麼?
透過音響系統的詮釋,我們在尋找過去感受到的情感。
Revue Du Son:您認為近三十年喇叭有哪些技術上的突破?
JMR:
因為電腦器材的輔助,我們可以針對單體進行全方位的測量。
我們能運用這些方法將單體進行優化,這些都要大力歸功於Thiel與Small。
還有另一方面獲得極大進展的是連接各式物質的化學物質。黏膠在這幾年有極大的進展,另外機械加工的水準也比以前高,這方面也不容忽視。
Revue Du Son:那麼製造材料的物質呢?
JMR:
KEF是第一家運用bextrêne(譯注:一種polystyrene聚苯乙烯材質,許多BBC鑑聽喇叭的中低音單體振膜採用這個材質製成)。為什麼?原因很簡單:KEF握有許多這種物質,多到可以把它當作垃圾。這種物質的擴散性只有紙漿振盆的80%,音質沒有比較好,但是它可以加熱成型,生產更為經濟。
Kevlar(功夫龍)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。
這種材質質地非常柔軟,又將它泡在樹脂中將它軟化,因此我們聽到的不再是kevlar的聲音,反而是樹脂的聲音。有趣的是,kevlar測量出的頻率響應十分平直。
還有一種叫做氣凝膠(aérogel )的物質,我針對這個物質做了許多研究,在我看來這種物質是紙漿之外最好的替代選項。它的楊氏模量(module de Young,正向應力與正向應變的比值)非常高,分子結構也極為規律,線性表現與音色聽感也比紙漿振盆優異。
同樣的問題出現在高音單體上。從個人角度來說,我是浸膠編織物的擁護者,也偏好某些聚酰胺(polymiade,PA)物質,而非金屬。我對凸盆高音單體有點感冒,然而成本問題還是最重要的。
再來就是流行趨勢,舉例來說,單體各元件是否能對其中心,但製造凸盆單體的這項工作只需要用到基本的工具,而且每次都可以成功。然而,很多人忘記凸盆高音將能量從外傳到內,造成相位問題,因此我們須在單體前面加裝一些小零件解決這個問題。
相反地,若是一個振盆單體,能量則是由內往外傳播,而且會漸漸吸收,行程良好的阻尼效果以及更平值的頻率響應曲線。有人認為凸盆高音沒有指向性,這論點是站不住腳的。凸盆高音的指向性比其它單體強,6 Khz以上頻率擴散角度只有30度,更別說能量會在幾公尺外大量衰減。
Revue Du Son:在喇叭成型的過程中,測量與聆聽孰重孰輕?
JMR:
整體來說兩者一樣重要,但我會抱持多一點理性的觀點。沒有一點點技術上的確認,我是不會聆聽產品的。
我會先挑選特定的單體,接著進行一連串的測量。這些客觀標準可以「修正」我的主觀判斷。聆聽可以幫助我什麼選項該放棄,什麼選項該保留。電腦不該是唯一的裁判。
不要忘記,音樂的特性是稍縱即逝的,本質上是一種突波,也不要忘記這種特性對單體的要求,是實驗室測量數據沒辦法做到的。滑順的頻率響應曲線在用處上是相對的。但若可以充分解讀突波響應,它可以帶來更精準的點子。
Revue Du Son:舉例來說,Offrande是怎樣成形?
JMR:
Offrande的誕生若貼切地形容就像一場探險過程,它花了我三年的時間。
我想要讓它有極低的QTS,像Offrande的QTS就低到0.24。我也希望從他小巧的容積得到可觀的低音。為這樣需求發展一個低音單體並不容易,不過成品表現與投入的心血成正比。
Offrande V4 |
它是唯一一款在離開實驗室時能讓我全盤滿意的喇叭,其測量數據也是第一次能夠與聽感相符的喇叭。我只要提出一項數據便能了解我的說法:它在40Hz下能夠承受20V。
這款喇叭的成功出乎意料:已經有3,500支賣出。這款喇叭至今已存在五年,但我必須說它依舊時時刻刻顛覆我的想法。
Revue Du Son:Référence這款喇叭現狀如何?
JMR:
這款喇叭價格高昂(1986年3萬7千法郎,約2018年9788歐元),也花了很長時間研發。在市場上獲得小小的成功,大約數百支Référence製造而出。
我得說製造Référence所費不貲,因為中、高音單體周圍的導音孔洞必須以雷射精準切割成形,但它是一款成功的喇叭,因為為了不要像全指向性喇叭容易在音箱後方形成幻影,它的指向性呈現心型。有些喇叭播放交響樂能帶給我最驚奇的感受,它是其中一對。
Revue Du Son:你有提到優異的出口成績。你認為有所謂的德國聽感、日本聽感、英國聽感?
JMR:
我會說有不同的文化。像美國人對高頻能量就特別敏感,東方的文化則偏重打擊樂。
聽感是透過各種短暫、快速、在頻譜上偏高音的事情形成的。所有事情能達成一個總和上的平衡,就會受人喜愛。
義大利人就很怕低音:他們總是認為低音太多。Trenté 低音就比Offrande少,在義大利銷售成績不錯。
Trenté |
法國人則採中庸之道,對平衡特別重視。
Revue Du Son:你對新的數位格式有何看法?
JMR:
等到標準定義好時我們可以再討論這個問題。
想要品味這些數位格式的消費者依舊處在觀望的態度。現有的器材並沒有辦法播放每一種標準,而且價格高昂。
未來毫無疑問是多聲道的時代,但我們要有特別為多聲道錄製的錄音,多聲道才得以發展。事實上,大家必須知道44.1 kHz編碼的音檔是不可以用的。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使用1980年以前的錄音。
雖然這樣說,這些新科技就算一般的聽者感受不到聽感上的感動,其優點也是不可否認的:取樣率越高,我們所獲得的資訊越多,聲音也更為豐富,錄音中生硬的地方也會消失。
DVD Audio的重點不在兩聲道,我強調是兩聲道。這個載體若能跳出雙聲道的束縛,並能帶來真實的音場,它就可以持續發展。
Revue Du Son:用音樂的話題來結尾:你最近受哪些唱片所感動?
JMR:
我很喜歡Brendel彈奏的貝多芬鋼琴小品,我也喜愛義大利次女高音Cécilia Bartoli演唱、法國鋼琴家Jean-Yves Thibaudet伴奏的義大利音樂會。
Revue Du Son:謝謝JMR接受我們的採訪。
_
出處:http://haute-fidelite.chez-alice.fr/jmr/jmr_interviews_rds.html
翻譯 by Emmanuel Tung
留言
張貼留言